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区别
日期:2014-10-28阅读:2052次

 

      媒体把生奶新标准的制定当作巴氏奶与常温奶的斗争。常温奶和巴氏奶的倡导者也的确一直互相指责甚至攻击。常温奶派宣称更符合中国国情,而巴氏奶派则 强调常温奶的超高温杀菌破坏了牛奶的营养。毋庸讳言,巴氏奶和常温奶,在风味、安全性和营养上存在差异。关键是,这种差异有多大?对于消费者,这些差异又 意味着什么?

 

      巴氏杀菌的目标是把细菌数降低到十万分之一,用专业术语来说是5“log reduction”。在某一温度下,加热时间是该温度下细菌D值的5倍。经过巴氏消毒,牛奶中的细菌并没有被全部杀灭。在杀菌之后依然需要冷藏。即使在冷藏条件下,残存的细菌也还是会缓慢生长。所谓巴氏奶的保质期,其实是这些细菌长到某个量之前的时间。

  

      国外的巴氏奶杀菌以及后续的处理保存要求严格,这一个变质期可以长达3周,一般把保质期定位两周。而国内目前的巴氏奶,因为种种原因,保质期一般只有几 天。杀菌之后需要冷藏,保质期也只有几天,对于产销链的要求的确要高许多。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基本上只能依靠当地产当地销。而异地企业,基本上也就 无法涉足。

 

      在巴氏杀菌条件下,尤其是高温快速的巴氏杀菌条件下,对于牛奶的风味和维生素的影响比较小。牛奶中还有一些酶,在加热中这些酶通 常会失去活性。有人认为酶失去活性导致了牛奶的营养价值降低。实际上,到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依据表明牛奶中的这些酶对人体有生物活性。它们是否失活, 并不改变牛奶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这些酶中的一些种类会分解牛奶中的脂肪或者蛋白质,导致牛奶的变质。通过加热使之失活,对于保持牛奶的品质是有利 的。

 

      常温奶是在超高温(通常高于135摄氏度)下保持一两秒钟,简称为UHT,其杀菌目标是12“log reduction”。也就是说,其加热时间至少是该温度下D值的12倍。经过UHT,基本上不可能还有细菌存活。在密封条件下,经过这样处理的牛奶不用 冷藏,也可以保持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果生奶中具有大量的致病细菌,它们分泌的某些毒素不能被巴氏奶破坏。因为毒素往往是蛋白质,经过UHT处理,其破坏程 度会大一些。从细菌和毒素的角度来说,常温奶的安全性确实要高一点。因为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质期长,异地产销就成为了可能,使得厂家更容易实现市场扩张。

 

      显然,UHT是更严苛的加热条件,它对维生素的破坏也会更多。如果是要比较营养谁高谁低,自然是巴氏奶稍胜一筹。不过,牛奶只是饮食中维生素来源之 一,人们喝牛奶主要是为了获取其中的蛋白质和钙,而蛋白质和钙不会因为UHT 损失,也可以说常温奶相对于巴氏奶的营养损失并不大。

 

      总菌数高的生奶不适合做巴氏奶,原因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无法达到巴氏奶的杀菌要求或者增加巴氏杀菌成本。实际上,总菌数从每毫升50万增加到200万, 只增加了0.6“log reduction”需求。相对于巴氏杀菌要求的5“log reduction”,如果采用标准的HTST温度,只需要把杀菌时间从15秒增加到17秒左右就够了。如果通过提高温度,则提高不到1摄氏度就可以保持 15秒的标准时间。不管哪种方式,对于杀菌成本的增加都微不足道。

 

      二者的差异其实在于外观和风味。巴氏杀菌奶基本上保持了杀菌前的乳白 和奶味,而UHT则会使奶色变暗,相对而言不再秀色可餐。超高温产生一定的焦糊味,则会掩盖奶本来的风味。当总菌数达到每毫升200万,意味着生 奶从挤奶到杀菌前的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很差,吸收的异味和细菌产生的异味,已经大大改变了牛奶的风味。而这些异味,巴氏杀菌并不能去除。这样得到的巴氏 奶,消费者光是从味道上就能觉察出不对来。如果那200万细菌中有分泌毒素的致病细菌,巴氏消毒也只能杀死细菌而可能无法去除毒素。这种情况下,问题 也就更加严重了。而经过超高温处理之后,产生的焦糊味足以掩盖奶本身的异味,消费者也就无从觉察出异常来。

 

来源:转载

0
 
上一篇:食品机械设备在日常使用后的维护与保养
下一篇:微滤除菌的优略
在线客服
  • 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2142号